美國陸軍工程師研發中心(ERDC)的研究人員最近在機械工程師梅根·克里奇(Megan Kreiger)的帶領下,在南加州彭德爾頓營3D打印了一座32英尺長的鋼筋混凝土人行橋。克里奇的目標是3D打印貝利大橋的現代版本。她說:“如果我們能夠建造一座能夠支撐坦克的橋梁,那將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3D打印人行天橋并不容易。她剛到的時候,雨下得很大,還發生了泥石流。“在傾盆大雨中很難打印出來,”她說。“這太瘋狂了。”
人行天橋試點項目并不是克里奇參與的第一個成功的大型3D打印項目。去年,該團隊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在一個軍事基地現場為一個32英尺x 16英尺的營房完成了9.5英尺高的鋼筋混凝土墻的3D打印。該團隊在一臺已有10年歷史的計算機上設計了一個3D模型。一旦它們打印出來,就會將混凝土推過打印頭并反復分層以構建營房的墻壁。
克里奇是在密歇根理工大學(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研究生期間開始接觸3D打印的,2015年加入美國陸軍工程師研發中心。
ERDC還計劃在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任務中使用3D混凝土打印機。ERDC是第一個在自然災害現場服役的軍隊,擅長提供食物和水,但卻難以提供避難所。在許多地方,水泥比木材更容易獲得,軍隊可以迅速打印房屋、學校和社區建筑來取代那些被摧毀的建筑。Kreiger認為,在沒有模板的情況下創建定制混凝土結構所需的有限勞動力具有巨大的意義。
Kreiger說:“我的目標是將增材施工作為一種可行的方法,并將大規模3D打印的好處引入軍事和商業建筑。”“我想通過3D打印推動和測試建筑行業的極限”。
成員列表
登錄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計時 5 秒,自動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