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aron 2020-02-17 10:50
鐘南山,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廈門人,生于南京。出身醫學世家,呼吸病學專家。
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抗擊"非典"先進人物。
現任中華醫學會顧問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市科協主席、廣東省科協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成員等職 。主要從事高氧/低氧與肺循環關系研究。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先后擔任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主任委員,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吸煙與健康醫學顧問,國際胸科學會特別會員,亞太地區執委會理事。
2016年6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榮膺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
鐘南山院士三維設計初稿,是通過ZBrush精雕細琢,設計時間大約一周左右,可以通過現代技術3d打印而成。
下面幾個院士雕塑案例是通過泥雕、三維掃描、ZB雕刻、3d打印、鑄銅等工藝制作而成。
嚴東生院士雕塑泥雕作品400mm左右大小,通過三維掃描技術把雕塑外形復制一下,復制的模型放大到1600mm尺寸,再通過ZB雕刻精雕細琢而成,數模雕刻完成通過現代3d打印技術3d打印而成,打印精雕0.01mm,下面雕塑作品原創是楊劍平院長(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
嚴東生院士簡介(1918.2.10-2016.9.18),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材料科學家,中國無機材料科學技術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1949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陶瓷學博士學位,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6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嚴東生長期致力于材料科學研究,在高性能無機材料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在高溫結構陶瓷、陶瓷基復合材料、人工晶體、特種無機涂層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嚴東生帶領團隊解決了中國重大國防工程項目的材料難題,為大型粒子對撞機提供了閃爍晶體。他成功研制高溫熔燒及擴散涂層、碳纖維增強陶瓷復合材料等,均成功地應用于飛機發動機、人造衛星和遠程運載火箭等領域;在先進陶瓷特別是氮化物材料設計與微結構調控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主持或參與制訂了中國第一套冶金工業用耐火材料標準。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省部級獎項11項,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日本陶瓷學會百年國際獎、橋口隆吉基金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MS晶體獎等。
周仁院士雕塑泥雕作品400mm左右大小,通過三維掃描技術把雕塑外形復制一下,復制的模型放大到1600mm尺寸,再通過ZB雕刻精雕細琢而成,數模雕刻完成通過現代3d打印技術3d打印而成,打印精雕0.01mm,下面雕塑作品原創是楊劍平院長(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
周仁院士簡介(1892~1973),字子競,江蘇南京人,冶金學家和陶瓷學家,上??萍即髮W首任校長,中國鋼鐵冶金學、陶瓷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892年8月5日生于江蘇江寧。1910年畢業于江南高等學堂,同年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機械工程系求學。1915年獲碩士學位,系主任勸說他留美攻讀博士學位,美國公司重金聘請他,周不為所動,毅然回國。1915年回國后,曾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交通大學教務長、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1928年在上海創建了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所長。解放前,國民黨當局多次要求研究所和周仁遷往臺灣,周拒不執行。解放后,歷任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館長、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所長、上海冶金研究所所長、上海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等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還先后當選為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上海硅酸鹽學會理事長等。周為中國電爐煉鋼創始人之一,在中國率先研制成功球墨鑄鐵,組織引導并參與了含氟鐵礦石的高爐冶煉研究,取得了創造性成果。他積極倡導開展國瓷研究,是中國古陶瓷科學研究工作的帶頭人。他是中國現代科學的先驅,獻身教育工作,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并為中國早期學術團體和學術刊物的創始人之一。1973年12月3日,周仁病逝于上海。1986年8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在院內為周仁豎立了半身銅像。
3D打印產品定制熱線021-50900316
www.purlinbio.com
Aaron 于 2020-02-17 13:04:25 最后編輯
成員列表
登錄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計時 5 秒,自動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