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字,自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現身,迄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當年的內燃機鋼鐵堡壘到現在的現代化戰爭機器。坦克經歷了各種更新換代和升級。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西斯德國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閃擊戰。大戰中、后期,在蘇德戰場上曾多次出現有數千輛坦克參加的大會戰;在北非戰場上以及諾曼底登陸戰役、遠東戰役中,都有大量坦克參戰。這一時期的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和IS-2重型坦克,德國的PzKpfwⅤ“黑豹”中型坦克和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英國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等。戰后至20世紀50年代,蘇、美、英、法等國設計制造出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10重型坦克、T-54中型坦克、T-55中型坦克和PT-76輕型水陸坦克,美國的M103重型坦克、M48中型坦克和M41輕型坦克,英國的“征服者”重型坦克和“百人隊長”中型坦克,法國的AMX-13輕型坦克等。
60年代出現的戰斗坦克,火力和防護性方面達到或超過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時又具有中型坦克機動性好的特點,形成一種具有現代特征的主戰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62、美國的M60、英國的“酋長”、法國的AMX-30、聯邦德國的“豹”Ⅰ、瑞典的Strv103(簡稱“S”)等坦克。70年代以后,相繼出現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主戰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72和T-80及T-90、德國的“豹”Ⅱ系列、美國的M1主戰坦克系列、英國的“挑戰者”Ⅰ和Ⅱ、法國的“勒克萊爾”、日本的90式和以色列的“梅卡瓦”系列等。
部分內容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