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阿雷西博天文臺(Arecibo Observatory)和戈德斯通跟蹤站(Goldstone tracking station)的地面望遠鏡和雷達觀測數據創建了一顆小行星的形狀模型。這顆小行星就是本努,目前它距離地球約7000萬英里,位于地球和火星軌道之間。2013年的shape模型為兩年前發射的OSIRIS-REx任務奠定了基礎,探測器于去年12月抵達本努,并圍繞這顆直徑1650英尺的碳質小行星運行了一個多月,收集了大量數據。

OSIRIS-REx是美國宇航局的首個小行星采樣任務,于2016年9月8日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Bennu是被人造飛船環繞的最小的天體,它以大約6300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繞著太陽旋轉,所以OSIRIS-REx必須先繞著太陽旋轉一年才能獲得速度,然后短暫地進入地球軌道,在重力的幫助下拋向Bennu。自那次會合以來,NASA已經發布了許多這顆鉆石狀小行星表面的高分辨率圖像,但現在他們已經發布了2013年地面形狀模型和2018年形狀模型的3D打印OBJ和STL文件,該模型是由OSIRIS-REx宇宙飛船收集的數據創建的。
NASA網站稱:“事實證明,2013年的原始模型準確地預測了這顆小行星的實際形狀,本努的直徑、旋轉速度、傾角和整體形狀幾乎和預測的一模一樣?!边@些模型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2018年的版本包含了更多的地形細節,深度可達6米。

OSIRIS-REx的任務目標包括返回并分析Bennu表面的樣本,記錄樣本位置,繪制小行星的地圖,以及測量由非引力引起的軌道偏差(Yarkovsky效應)。采樣臂將觸碰Bennu的表面5秒鐘,這是“觸擊即走”(TAG)采樣操作的一部分,釋放出一股氮氣,將松散的巖石和表面物質攪拌到采樣頭中。航天器可以獲得2公斤的材料,并能夠進行三次取樣嘗試。該樣本預計將于2023年9月24日降落到猶他州沙漠,結束七年的旅程。
任務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風化層(表面物質)可能揭示我們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并包含導致地球海洋生命形成的分子前體。但是研究本努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它在22世紀與地球相撞的概率很高。通過分析它現在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科學家們也許可以減輕未來撞擊造成的一些損害。探索太空巖石的最終動機是它蘊藏著寶貴的資源,如水、有機物和貴金屬。理想情況下,這些材料的開采將為進一步的空間探索和定居提供燃料和材料。
NASA熱衷于3D打印技術,并對其在未來太空探索中的應用持樂觀態度。他們在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各種3D打印測試,并計劃在火星上打印棲息地。NASA允許任何人用他們的Bennu模型3D打印一段歷史,真是太好了。
成員列表
登錄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計時 5 秒,自動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