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醫學院和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4日在《自然·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利用快速3D打印技術,制造出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結構的脊髓支架,在裝載神經干細胞后被植入脊髓嚴重受損的大鼠脊柱內,成功幫助大鼠恢復了運動功能。
這一支架模仿中樞神經系統結構設計,呈圓形,厚度僅有兩毫米,支架中間為H型結構,周圍則是數十個直徑200微米左右的微小通道,用于引導植入的神經干細胞和軸突沿著脊髓損傷部位生長。在大鼠模型實驗中,研究人員將裝有神經干細胞的支架移植到大鼠脊髓嚴重損傷的部位。幾個月后,新的脊髓組織在損傷部位完全再生,并與宿主脊髓有效連接,大鼠后腿的運動功能得到顯著改善。
研究人員稱,3D打印支架提供了一種穩定的物理結構,能夠保證植入的干細胞免受損傷部位毒性及炎癥環境的影響,并幫助軸突完全穿過病變部位。這一實驗的成功,表明他們已向修復人體脊髓損傷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在該研究中,團隊使用了快速3D打印技術,2毫米厚的脊髓支架僅需1.6秒即可打印完成,若使用傳統的噴墨打印機,則需要數個小時才能完成這樣的工作。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方法應用也可擴展至人類,推動人體脊髓損傷修復臨床試驗的開展。作為概念驗證,他們根據實際人體脊髓損傷的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建模,制作了長度為4厘米的脊髓支架,而完成這一支架的打印也僅需10分鐘。
成員列表
登錄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計時 5 秒,自動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