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我們來討論“為什么要讓孩子學習3D打印技術?”這個話題。也許你覺得我上綱上線,孩子年齡還那么小,學習3D打印技術有這個必要么?那么我先給你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也許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就會對于孩子們學習3D打印技術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上圖還是我剛剛踏入3D打印教育的第一份作品,這是關于3D打印兒童畫這個主題的,當時是我們跟北京天文臺合作夏令營的情形,孩子們在夜晚參加完觀星活動之后,需要根據想象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外星人形象,然后連夜有我們的老師三維建模完成,第二天孩子們可以觀摩3D打印制作自己外星人的全過程。這幅作品就是我還保留至今的唯一一份作品。
很多當時具體的情形已經模糊,但是我非常清晰的記得整個作品是在電影“超級奶爸1”國內上映之前一周的時間,當我在電影中看到“小黃人”的時候,我整個人都震驚了,要知道當時的孩子是絕對不可能知道小黃人的人物設定的。這里要介紹一個背景,貝勒老師本人本科就讀北京電影學院,之后在影視特效公司PIXOMONDO參與制作過部分電影特效,要知道一部迪斯尼也好、夢工廠也好的動畫電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工序的,其中會專門有好萊塢級別的團隊對動畫角色進行設計,這個時間周期并不斷,而且對于動畫角色設定的團隊也是需要很高收入的才能夠支撐下來的。
如果你仔細看孩子的這幅3D打印作品,用電影學員文學系老師的形容是,在設計動畫角色時候,我們常常需要盡量減少“人”這一形象的表達,從而對角色局部形態進行夸張處理,但是需要從角色的身上看到“人”的特征,這樣還會個觀眾以親切感。而我們這位孩子的作品正好說明了這幾點,即帶有“人”的特征,單獨角色又有相對明顯的表現人物性格的道具,當然對于外星生物的主題又是那么的貼切,只是這位創作的孩子沒有好萊塢動畫團隊的資金扶持而已。在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學生3D打印兒童畫的巨大價值,不要誤解,這里不單純是經濟上的價值,而是原創的價值。
現在不都在提倡著原創思維么,如果只是兒童涂鴉,那么也就是一個有意思的繪畫作品,但是如果能夠把平面的繪畫建成3D模型,在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出來,那就是玩具,精細一點的我們甚至可以稱其為手辦,如果完整的系列那就是所謂動慢的“周邊產品”,這絕對是另一個很大的應用市場。這里也非常大的體現出來3D打印這門技術的最大優勢——不用開模具,用最短的時間、最高效的制作、最低的成本,就可以制作出平面設計的原型。國外有很多的玩具制作公司都是這么做到的,甚至前些年國外特別有一個創意網站Cyant(見上圖),就是通過孩子們上傳涂鴉作品,然后他們用3D打印制作成品再用郵寄寄給買家,孩子們得到非常的開森。
這個故事講完了,不知道你現在對3D打印這個技術有沒有了另一番認識。在我的眼中,3D打印就是一個工具,一個可以從想象到實物轉變的一個工具,在凝結了大量高科技元素之后,它可以幫我們把腦海中抽象的概念、草圖中的線條形成立體的實物,這就是產品,孩子們創意的結果。想像一下,一群自己編寫故事腳本、自己創作故事角色、一群一邊討論著該如何制作動畫形象、一邊在電腦前建模的孩子們,他們的童年會有多么的愉快呀。
好啦,我們做個總結,孩子們為什么要學習3D打印技術?孩子們的想象得到了滿足,孩子們的創作靈感得到了激發,孩子們其實可以在學習中更加愉悅,不是么?最后附圖一張,給你們看看在3D打印機前的孩子的狀態,另外多問一句,你可知道一個小學生在自己的作品3D打印制作過程中能堅持不動的看多久嗎?我做過實驗,足足4個小時,原因是這個作品只能打印4個小時。
成員列表
登錄成功
祝您使用愉快!
倒計時 5 秒,自動關閉